我们给孩子的任何信念都会削减他未来的发展空间。
比如我们教育孩子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、“得到一样就得牺牲另一样”,那么孩子的潜意识就会去创造这样的现实,而不会去创造丰盛流动的“两全其美”。
我们规定孩子每次去超市只能买一样东西,他未来在面对多个商机时就会无意识地搞砸一些,最终只能抓到一个。
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“自我实现的预言”。
父母若对金钱没有匮乏感,在能力范围内全然满足孩子,孩子未来和金钱的关系自然轻松丰盛;
父母若困在匮乏感的牢笼里也没关系,舍不得的时候可以诚实告诉孩子:“这次去超市,我只愿意给你花100块钱。这是妈妈自己的事情,而不是你只配得100块。”
这就是界限。
父母诚实地遵守界限,可以保护孩子的潜意识不被写入限制性信念,他未来的发展也一样能不受制约。
在我的来访者和朋友中,自己赚来丰盛财富的人主要有两种童年:
一是父母的物质条件较好,对孩子痛快满足,不设限;
一是父母虽穷但很谦卑,很少给孩子树立什么规矩观念,有就痛快给,没有就承认没有。
自以为是的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各种金钱观。
比如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“、“要学会节制”、“金钱来之不易”等,这些写入孩子潜意识的信念,果然给孩子创造了“赚钱非常辛苦”的现实,而且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,舍不得给自己花钱,还经常买回自己并不真心喜欢的东西。
一位来访者在不断回归自己内心的过程中,领悟到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、“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能成功”这些道理其实都是谎言。
他真实的体验是:
我越放松、越不费力,越容易成功,而且是让彼此都舒服的成功。
当我过度用力时,已经将自己和周围对立起来,失去了中心。
让自已成为纯净的通道,宇宙自有丰盛的安排。
那些笃信“就是不能满足孩子所有欲望”的父母,他们写入孩子潜意识的信念,会指挥孩子未来就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,不能和条件很好的人结婚,人生愿望总是不能顺利实现。
因为在父母的教育下,孩子从小在潜意识已经相信自己不配过上各方面都满意的人生。
失败者不是物质社会造成的,而是潜意识创造的。
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“不合理欲求”。
所有欲求都如它所是的在那个当下真实存在。
我很感谢爸爸,从来没评判过我的欲求不合理,能满足我的都痛快满足。
这是我最终自救活下来的重要力量来源。
我爱护自己的各种欲求,并逐渐全然满足,成就了今天我的智慧。
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,取决于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的上多少财富。
有人可能会问:如果我相信自己配得上金钱,那是不是躺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,就可以拥有丰盛财富了?
拥有丰盛财富并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。
人生的意义是体验广袤、丰盛、自由的生命体验,当你追随自己的心,去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体验时,金钱作为工具,作为资源,就会追随你而来。
如果在家里什么都不做,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?
金钱作为资源,流动到你那里,岂不是浪费?
潜意识和金钱关系的好坏,取决于童年时期父母对待孩子欲求的方式。
父母有条件满足时,还对孩子的欲求进行各种评判,甚至附带条件才肯满足孩子,这么做给孩子造成的信念是:我本身不配得到,我得为自己的欲求找出充足的理由,历尽曲折之后才可以得到。
在这个信念的指挥下,孩子将来在事业上即使能简单获取的成果,也要搞出点差错,让事情变得很曲折,才符合潜意识的预言。
如果孩子的头脑中已经被父母写人了很多限制性信念,怎么办呢?
可以通过后天的觉知重写。
在生活中细腻地观察自己对财富的各种感觉:我不配得到,或者我必须怎样才可以得到。
当你看到这些信念时,它们便会消融。
当你对金钱、万事万物都不再有信念时,就可以拥真正的智慧。金钱自会追随你而来,取之不竭。